前阵子内部人士丢给我一副Sono S,用很诚恳的语气让我帮忙吹吹,反正就是产品怎么怎么用心、性价比怎么高巴拉巴拉的,品牌方自卖自夸这个事儿很常见,不过他对Sono S这个产品倒是异常有信心的样子,拆箱以后摸到实物我倒是理解了这一点,因为在入门级耳塞现在各家在音质与硬件配置上拉不开本质差距的前提下,设计、做工、精致感、情绪价值,都是很重要的考量点,Sono S整体呈现出的品质感非常强、声音也是大众绝对会喜欢的风格。但我这里的大众指的是广义上的那种、而不是发烧友这个小众群体里的大众,反应快的朋友应该猜到了——Sono S是一个动次打次路线的低频爽塞,在它那精致到带点优雅感的外观下,呈现的声音颇为反差。
开箱就不细说了,一个拉链皮包、若干套子,还包含了两对双节套以及可替换导管。不过配件里最让我惊喜的是线材的插针设计,应该是专门为Sono S独立设计和开模的,能够看到它在连接上腔体后与腔体、耳挂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流线型曲线,略前倾的这个倾角保证了耳挂的部分有余量来给你调整佩戴、并丝毫没有拉扯感。腔体本身足够小巧、而且导管有足够向外延展的深度,所以对大小耳蜗都很友好,像腔体小的耳塞对我而言有时候很难戴好的原因是导管设计的太浅,这样我在戴上去的时候总有一股向外的力在拉扯,但Sono S的腔体内侧曲线与导管深度能让它很好地镶在我的耳朵软骨上,我认为是非常用心的设计,充满了用户思维的细节。
前阵子看到了一个博主讲什么叫产品的“高级感”,他有一句让我觉得醍醐灌顶的结论,那就是“让你觉得看起来贵”。其实我一开始不知道Sono S的价格,但看到它售价428的时候,觉得它呈现的东西让我觉得它卖的有些便宜,虽然说HIFI产品肯定是回到以声论价上来,但这年头主流品牌的塞子抛开个人喜好谈声音素质的话,其实没哪家正儿八经做的差的嘛不是。我手里这个黑色的版本,官方起名叫“破界灰”,黑色的面板镶嵌在金属抛光的锌合金镜面外壳上,面板的磨砂黑在很多时候会让我觉得呈现出了一种近似皮革的风格,非常有视觉层面的冲突感。
单元配置方面,一颗9.2mm+6.8mm复合镀钛振膜以同轴的方式排布,进口大黑铜线音圈搭配N50 双磁高效率磁路系统+柔性PU悬边,翻译下就是刚性高、效率高、好推、而且能够保证足够的低频冲程与宽松的风格,再加上一颗定制的动铁单元,最终还是呈现出了全频段都近似动圈的听感。
Sono S的低频非常符合传统认知中的典型动圈风格,量感足、结像丰满、残响氛围浓厚、下潜的行程非常完整,速度感会稍慢一些、而且有适度的Delay感,但是这样的低频依然保证了一定的低频解析力和中心聚焦感,并且也没有影响整体的纯净度,Sono S整个的上盘部分还是非常干净的。我之前夸赞过很多调音做的比较高明的低频爽塞,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低频有“剥离感”,我轰我的,你中高频玩你们的,没有互相黏答答地混在一起。中高频呈现出了比较绵软、醇厚的耐听型走向,人声听着有很好的肉感、齿音处理的很干净,人声的气口给的很强、润泽度高,很适合抒情类的曲目。当然了,不喜欢这么动次打次的的,记得把包装内附赠的黑色胶圈导管给换上,是的没错,山灵他们的做法是把低频偏多的这个氛围导管作为默认导管来用的,而如果换上黑色,声音的均衡度更好、声场也有进一步的加强,不过即便是红色导管,Sono S的空间感都称得上开阔,而且那种混响的外扩感给的很自然,听Live类录音的时候临场感极佳。
Sono S从内而外都是个很有诚意的作品,包括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烧友开始习惯山灵这个跨界品牌推出的耳塞,尤其是这两天大小山灵王的讨论不绝于耳,但归根结底,类似于Sono S这种规格的、能走量的性价比之选才是能够占市场份额的东西,反正五百块以内,喜欢传统动圈韵味、但又对硬素质和高频解析力有较高要求的,Sono S我没有什么不推荐的理由,真心是个靠谱的东西,而且它的佩戴完全不用担心耳型的适应问题,我也已经把它加入给亲朋好友的送礼清单中去了。
嘉喜配资-股市配资公司-免息配资炒股-现在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