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出生的张子玉,是蓟州区出头岭镇五清庄人。1944年2月,他加入八路军,抗战胜利后随部队赴东北,1945年在东北战场负伤,伤愈后重返部队,1946年复员回乡。如今已经96岁高龄的他,是一个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和善老人。与同一年代的抗战老兵相比,老爷子打“日本子”(抗战时期,河北唐山及周边地区老百姓对日本兵的称呼)的时间不算长,但却和“日本子”面对面拼过刺刀,出生入死守卫家乡,不怕流血为国而战。
目睹表哥被日寇杀害
在蓟州区东部,紧邻河北省遵化市的沙河西岸,有一个只有300多口人的小村子——五清庄村。记者见到张子玉老人时,他正骑着电动三轮车往自家牛棚里运水和饲料。老人虽已年逾九旬,但身体硬朗、面色红润,除了耳朵有点背,看起来与六七十岁的老人无异。提起年轻时的抗战经历,老人声音洪亮,思绪一下拉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老人告诉记者,1942年至1943年,日军连续推行第四次和第五次“强化治安”,挖沟筑堡、封锁交通要道,先后调集精锐部队和伪军,对包括蓟州、遵化在内的冀东抗日根据地实行最野蛮最残暴的镇压,多次发动围攻、扫荡、蚕食、清剿,妄图消灭人民的抗日武装。
展开剩余75%1943年秋的一天清晨,几十个日本兵和伪军突袭五清庄村,见人就杀,见房就烧。“那年我14岁,‘日本子’进村那天,天刚蒙蒙亮就听见‘噼里啪啦’的枪响。我亲眼看见比我大两岁的表哥被‘日本子’用刺刀当场刺死,全村十几间房被烧。‘日本子’还逼乡亲们毁庄稼,不让大家伙收粮食,为的就是饿死、困死山里的八路军。”老人挥动着布满皱纹的双手,眼含热泪地讲述曾浸染着血与火的往事。
亲手干死两个日本兵
日寇在村里犯下的罪行,激起了张子玉的无比愤恨,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伤痕和家仇国恨,也让他和村里的年轻人坚定了参加八路军抗击日寇的决心。
1944年2月,张子玉参军入伍,成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简称冀东军分区)十三团特务连的一名战士。入伍后,他和日本兵有过几次正面交锋。虽然次数不多,但都让他记忆犹新。
“游击战嘛,走到哪打到哪,遇到‘日本子’就打,基本都是夜里打。”张子玉告诉记者。1944年秋的一天深夜,他随部队夜行军时与几十名日本兵遭遇。“其实我们在人数上是占优势的,但我们的武器和‘日本子’比却差得很远。我们使的大都是‘汉阳造’,‘日本子’使的是‘三八大盖’,刺刀有半米长。”“不光是枪不好,子弹也很少,一个人最多只有5发子弹。因为子弹短缺,我们都是打近距离的伏击战,和‘日本子’拼刺刀。那时,我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拼刺刀。”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与日本兵正面交锋的场景,张子玉显得有些激动。
“当时,双方距离很近,日本兵叫喊着冲上来,我们个个都上好刺刀严阵以待。”张子玉告诉记者。虽然他和战友们每天不停地练拼刺刀,但毕竟参军时间不长,作战经验远不如日本兵,所以在拼刺刀时,他们都是3个人一组围攻1个日本兵。战斗打响后,他的两个战友在日本兵正面佯攻,他则从侧面和背后突袭刺杀。就这样,第一次和日本兵正面交锋,张子玉就在战友的帮助下刺死了两个日本兵。
“拼刺刀并不复杂,防守时,用枪去拨对方的枪,上、下、左、右、中5个方向都要防住;刺杀时,要弓步刺,用爆发力去刺。”说话间,老人站起身,亲自演示拼刺刀的动作。
被记者问及第一次同日本兵拼刺刀时是否害怕,老人坦然一笑说:“当时也邪门了,一点不知道害怕。害怕也没用,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解放东北时受伤返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已任排长的张子玉随部队一起挺进东北。“接到命令的时候,我们都特别兴奋。为啥呢?因为之前很猖獗的‘日本子’总算完蛋了,我们日夜盼望的时刻终于到了。可是,东北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我们部队所在的冀东地区离东北最近,在地理位置上有很大的优势,必须争分夺秒抢占阵地。”张子玉说。
1945年秋天,张子玉所在的部队抵达辽宁锦州黑山县。一天深夜,张子玉在营房外查哨时,发现国民党兵偷袭。他果断开枪还击。战斗中,他不幸被一块弹片击中了左臂肘关节,顿时血流如注。张子玉告诉记者,后来虽然弹片被取出来了,伤口也很快愈合,但他的左臂自此再也无法完全伸直,留下了长长的伤疤,至今仍清晰可见。1946年9月,张子玉从部队复员返乡。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在当时的出头岭乡人民政府工作多年。
张子玉育有3个儿子和4个女儿,如今,老人已经五世同堂。今年65岁的张新是张子玉的二儿子,他对记者说:“老爷子身体棒着呢,种菜、喂牛,啥活都能干。我们家族加起来有150多口人,最热闹的就是每年正月初一老爷子过生日的时候,大家欢聚一堂给老人祝寿。”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在的日子比蜜还甜,我还要再活20年,好好享受生活。”采访结束时,张子玉摸了摸胸前挂着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记者手记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年近期颐,生活简朴低调,行走在人群中并不起眼。但谁能想到,曾经的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用青春和热血捍卫国家尊严,用血肉之躯守护山河。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是和平的奠基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战老兵。如今,他们虽已脱下一身戎装,过着默默无闻、平平淡淡的生活,却始终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致敬每一位抗战老兵,感谢你们曾为这片热土浴血奋战、挺身而出。(记者 何欣)
发布于:北京市嘉喜配资-股市配资公司-免息配资炒股-现在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